研究动态
亚欧观察 | 第五十六期
1.中俄论坛“萌芽”在喀山开幕
据俄新社8月18日讯。第三届俄罗斯—中国互利合作“萌芽”国际论坛18日在俄罗斯喀山开幕,吸引来自33个国家、60个俄罗斯联邦主体以及中国26个省市逾一万人参会。
消息称:“论坛将于8月18日至19日在国际会展中心‘喀山博览’举行,汇聚两国部委代表、地方政府代表、工商界、商务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参与者超一万人,来自33个国家。”
据主办方消息,论坛包括约100场活动,其中包括70场商务会议,围绕17个专题领域:政府间对话、经济、工业、教育、商业与企业、商务组织、金融与投资、文化、交通、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
本届论坛全体会议主题为“久经考验的伙伴关系:未来之路”。参与者将聚焦影响两国开展营商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立法、税收、监管环境和司法等。会议的主要主题之一是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以扩大俄中两国间双向货运与客运流量。
俄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投资发展署署长塔利娅·米努利娜表示:“鞑靼斯坦正不断巩固其‘俄罗斯商务之都’的称号。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务资源,正汇聚于此。‘萌芽’论坛已成为促进俄罗斯各地区与中国企业签署合同、达成新协议,也是俄罗斯境内推动两国贸易额增长的最大平台。”
据悉,论坛组委会目前登记了20余项拟签署的协议。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俄中博览会”国际展览聚集来自俄罗斯、中国、土耳其和吉尔吉斯斯坦的68家参展商在此展示合作成果与前景项目。重点活动还包括商业竞赛总决赛,优胜者将获合作商业平台提供的培训资助;以及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青年领袖国际奖的颁授,以表彰在加强国际合作与推动社会倡议方面的贡献。
https://ria.ru/20250818/kazan-2035958548.html
2.专家表示哈萨克斯坦在水外交领域成效显著
据哈通社8月18日报道,瑞士发展与合作署“中亚绿色和平”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尼古拉延科高度评价了哈萨克斯坦在水外交领域所做的工作。
这位专家指出,过去两年来,哈萨克斯坦在推动国际水务合作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尼古拉延科表示:“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和灌溉部虽然仅成立两年,但其工作已覆盖国家水资源管理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水外交——在确保中亚各国保持对话与谈判的同时,吸引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解决哈萨克斯坦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这一过程极为复杂,但近两年来,哈萨克斯坦一直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水安全。”
他特别提到,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正共同实施锡尔河中下游十个水文站的自动化项目。尼古拉延科还指出,水资源和灌溉部的设立使哈萨克斯坦的水利事业上升到了更高的政治层面,也展现了国家实现既定目标的坚定决心。他以新《水法典》的起草和通过为例,
表示:哈萨克斯坦制定《水法典》已历时多年。正是水资源和灌溉部的成立,才使这一项目能够提交至议会和其他国家机构审议,因为协调过程非常复杂。哈萨克斯坦的新《水法典》不仅对本国意义重大,对整个地区同样重要,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的、有趣的规范。我们希望这些规范也能在中亚其他国家的立法中得到体现。
此前报道,自水资源和灌溉部成立以来,全国已有10个州相继成立负责公共水利设施运营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已接管872处水利设施。
https://cn.inform.kz/news/jiazaiwaicheng-65ddfc/
3.中哈往来:展望上合组织峰会
据哈通社8月22日报道,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25次会议将在中国天津举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评论员韩旭林向哈通社记者介绍了此次会议或将为成员国带来的新机遇。
据悉,届时将有20多国领导人和10家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该评论员表示,中国对本次峰会充满期待。他指出:“首先,这是由中方主办的重要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就上合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倡议。新规划既延续上合组织的传统议题——包括维护地区安全与经贸合作,也可能拓展至新领域,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转型与创新驱动。需要强调的是,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上合组织各国可携手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世界和平发挥合力。”
去年7月阿斯塔纳峰会后,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由哈萨克斯坦移交中国,当时举行了首次“上合+”形式的会议。评论员表示:“自那以来,中方在组织框架内举办了上百场活动,涵盖政治、国防、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持续完善组织运作机制,弘扬‘上海精神’,坚定维护多边体系。”
他说:“哈萨克斯坦为将该倡议同本国发展战略对接付出了大量努力。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哈各层级往来日益紧密。中国仍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43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当前中哈之间已有两个铁路口岸在运行,第三个口岸正在建设之中。”
他还表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连云港的中哈物流基地运转良好,为哈萨克斯坦开辟了通向亚太市场的通海口。绿色能源合作不断推进,其中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是扎纳塔斯风电站。
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互动也十分活跃,“鲁班工坊”在职业人才培养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评论员总结道:“正如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努雷舍夫近日所述,哈萨克斯坦的‘丝绸之路工坊’也将很快升级为鲁班工坊。由此,哈萨克斯坦将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三所鲁班工坊的国家。天津峰会有望为双方带来更多务实合作项目,并将本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提升到新台阶。”
据悉,本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将签署《上合组织至2035年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文件。
4.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领导人三方会谈成果突出
据乌兹别克斯坦卫星通讯社8月23日报道,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三国领导人就会谈结果向媒体发表声明。
米尔济约耶夫高度评价此次会晤的丰硕成果,称这次会晤“形象地展示了为三国人民利益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坚定政治意愿”。他在会上指出:“在会谈过程中,特别关注了过境走廊的发展问题,包括高效利用土库曼巴希和巴库港的运输能力,共同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
为深化各国交通运输系统的整合,各方就对接本地区现有和规划中的线路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发展里海物流基础设施和渡轮运输项目达成协议。此外,还审议了三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包括开发油气资源以及出口所发电力。会谈议程的中心议题是贸易额倍增并扩大工业合作规模等任务。
在记者见面会上领导人指出:“将采取措施促进本国生产的优质产品的相互供应,并为利用三国地区潜力实施新的投资项目创造条件。”
三国领导人同意加强合作以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应对生态威胁。此外,还将通过关于旅游与文化交流的联合计划。各项决定和文件的落实工作将由各国部长依据所制定的“路线图”推进。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强调:“本次历史性会晤有助于深化三国互利合作,推动建立可持续的贸易、交通和能源走廊,并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编译:吴岚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指导的校级研究机构,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