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 欧亚观察

亚欧观察 | 第三十六期

发布时间:2025-04-07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
  

1.中乌合力应对气候变化

据乌兹别克斯坦“Dunyo”通讯社3月29日报道,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直属战略与地区研究所(ИСМИ)所长埃尔多尔·阿里波夫率领代表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专家委员会会议。此次会议由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馆与ИСМИ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共同举办,汇聚了两国专家学者、科研机构代表以及外交官。

本次会议主题为“绿色伙伴关系: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创新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为气候变化,以及两国在生态保护和绿色技术领域的合作前景。

会议上乌方代表埃尔多尔·阿里波夫指出,专家委员会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质。目前两国已建立起一种典范性的合作模式,达到“全天候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此外,他强调,中亚地区气候问题严峻,所面临挑战包括气温上升、酷热天数增多、干旱频发以及水资源短缺。为适应气候变化并减缓其负面影响,双方亟需开展协调一致的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强调了中乌双边关系的高水平,表示中方愿与乌方开展积极合作。他指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为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相关技术提供了广阔前景。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危机,有意深化在相关领域的协作。

会后双方签署了《2025年专家委员会工作计划》,明确了具体的合作步骤。

https://dunyo.info/ru/sotrudnichestvo/analiticheskie-centry-uzbekistana-i-kitaya-razvivayut-sotrudnichestvo

2.欧盟拟投资逾百亿欧元发展跨里海走廊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3月28日援引土库曼斯坦门户网报道,欧盟准备投资逾100亿欧元用于发展跨里海走廊。

当地时间3月27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在阿什哈巴德举行的第二十届“中亚-欧盟”部长级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洲国际金融机构准备投资超百亿欧元用于发展跨里海走廊。卡拉斯强调了欧盟与中亚日益增长的合作意愿,表示欧盟计划在多个方向扩大与中亚的互动,特别是在青年交流、商业联系及学术合作等领域。

欧盟正积极推动跨里海走廊走廊的建设。在2024年4-5月对中亚的访问期间,欧盟国际伙伴关系总局特别顾问亨里克·霍洛雷亨里克·霍洛莱与中亚代表进行会谈,讨论了中间走廊项目的实施前景以及吸引投资的可能。作为欧盟“全球门户”战略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于6月12日推出一个协调平台作为实施跨里海运输走廊区域发展计划的基础。在访问杜尚别期间亨里克·霍洛莱宣布,欧盟计划投资100亿欧元,旨在将跨里海运输走廊打造成连接欧亚的多式联运经济门户。

2024年11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持召开了关于跨里海运输走廊的专题会议,会议聚焦物流与区域合作,吸引了贸易专家及政府机构代表参与。会上亨里克·霍洛雷指出,“通过这条交通网络,我们可以推动该地区与欧洲更紧密的合作。对该走廊畅通、高效的管理,将有助于创造更多发展机遇。这将使我们能够建立海关合作关系,并打造可靠高效的边境通关系统。”

https://www.interfax.ru/world/1017041

https://nvo.ng.ru/cis/2024-06-02/5_9020_corridor.html?ysclid=m8zdl6dhkg137316124

https://www.gazeta.uz/ru/2024/11/08/middlecorridor/

3.首届“中亚-欧盟”峰会举行,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据“中亚新闻”4月5日报道,4月4日,首届“中亚-欧盟”峰会在撒马尔罕举行。欧盟委员会官网指出:“在高层双边联系不断加强、多边与区域议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欧盟与中亚领导人一致同意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来提升双方关系。”

在“中亚-欧盟”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讨论了加强各领域合作的问题,包括经济、区域一体化、绿色发展、能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强调了基于《扩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所取得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方面的进展。

各国支持在“全球门户”战略框架下,为实现交通互联互通、强化经济联系而开展的各项倡议。双方特别强调了打造连接欧洲与中亚的跨里海交通走廊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重申致力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将其视为推动经济增长与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欧盟将在“全球门户”投资框架下,向中亚提供总额为120亿欧元的投资。该投资计划聚焦以下四大优先领域:交通运输——重点项目为“跨里海交通走廊”建设;气候、能源与水资源——包括对罗贡水电站等项目的支持,以及打造咸海绿色生态带的计划;数字技术发展;中亚关键原材料资源领域——这是欧盟高度依赖的重要战略资源,计划在中亚地区建立关键原材料可持续价值链体系,以增强资源获取的可持续性和供应安全。这一举措标志着发展高效的地区运输和物流网络、供应链体系以及发展市场联系的关键一步。

欧盟领导人重申了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与会领导人也表示欢迎欧洲投资银行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增加在该地区的参与和合作,尤其是在能源、水资源、通信、交通和原材料等具体领域。

峰会结束后各方通过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一份关于关键矿产领域合作的声明。

https://www.newscentralasia.net/2025/04/05/itogi-pervogo-sammita-centralnaya-aziya-es-v-samarkande/

4.中亚国家总统出席撒马尔罕气候会议

据“乌兹别克斯坦新闻”4月6日报道,4月4日,以“全球气候问题与中亚——为共同繁荣而团结”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在撒马尔罕拉开帷幕,汇集中亚各国元首。

会议聚焦中亚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强调地区各国必须依靠广泛的国际合作,为改善地区整体的生态状况作出贡献,合力应对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指出:“为应对气候问题,哈萨克斯坦计划在全国种植20亿棵树,实施了保护森林的项目,以及‘清洁哈萨克斯坦’环保运动,特别注重提高青年群体的环保意识。我们还将与乌兹别克斯坦一道,继续开展咸海地区的绿化合作。”他还提到,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能源效率以及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必须确保工业和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在大会上,与会领导人重点讨论了气候融资问题,指出气候融资应优先满足最脆弱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这些国家普遍缺乏资源、技术和资金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也无法独立实现绿色转型,深受气候变化影响。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表示:“近年来,气候问题虽被广泛讨论,但形势仍然严峻。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气候融资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战争和冲突开支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环保投入少得多。”吉国支持重组外债的想法,即将外债转用于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吉尔吉斯斯坦正面临冰川急剧减少和水资源恶化的问题,该国正积极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等项目。近年来,已建成18座小型水电站,并与哈、乌两国启动了联合水电项目建设。他强调中亚各国生态系统遭受威胁,目前用于气候项目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地区国家需通力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危机。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表示:“塔吉克斯坦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气候议程,始终高度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我们认识到绿色能源的重要性:塔吉克斯坦98%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位居全球第六。为应对冰川消融的挑战,宣布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并于2020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冰川保护会议。”他还强调采用现代技术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并加强国际合作。

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则表示,2024年该国已实现甲烷排放量减少11%,超额完成原定目标。当前重点关注生态倡议,例如建立地区气候技术中心,并制定向循环经济转型的方案。在谈及水资源政策时,他指出:“土库曼斯坦坚持遵循国际法原则,并兼顾地区各国利益。为此建议成立一个区域性的咸海保护委员会,并继续支持国际咸海救援基金会的工作,以促进在国际层面推动该问题的解决。”

https://nuz.uz/2025/04/05/prezidenty-stran-cza-na-klimaticheskom-forume-v-samarkande/




编译:吴岚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