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媒体专访 | 许勤华教授接受哈通社记者采访,谈中国核能发展关键词——“高速度”和“高质量”
发布时间:2024-09-30
来源:哈萨克斯坦通讯社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员许勤华在接受哈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核能发展可以用“高速度”和“高质量”这两个词来描述。
“高速度”指的是,目前中国正在建设26个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030万千瓦。这些数字证明了中国核能产业及其装机容量的快速发展。
“高质量”则意味着中国核电站技术的快速和持续进步。以“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为代表的第三代自主核能技术正在中国系统性地推广,并将逐步成为中国核能产业的主要力量。同时,世界上首座投入运营的第四代核电站——山东省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自2023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已经产生了超过6.5亿千瓦时的电力,足以满足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这是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就,是中国重大国家科技项目中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同时也是世界上首座第四代核电站,这意味着中国在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许勤华教授指出,核能有助于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与燃煤发电相比,2024年中国核电站的总发电量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28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9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1.1万吨。积极发展低碳核能可以加速中国的能源转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国家的能源结构,确保生态清洁和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