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学术动态 |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全球原油运输网络实证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f global crude oi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mid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全球原油运输网络实证分析
作者:Jie Zhu;Jing Lu;Wan Su,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来源:Zhu J ,Lu J ,Su W .Empirical analysis of global crude oi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mid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25,127104305-104305.
一.摘要
本文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研究了全球原油海运网络(COMTN),重点关注其关键结构元素、港口社区和相互依赖关系。利用AIS数据构建COMTN,并结合联合国贸易数据构建贸易网络。然后分析贸易网络中社区结构的变化,并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点互信息(PMI)评估COMTN中的港口中心性和港口相互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1)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原油流向从欧洲显著转向亚洲,形成了以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为中心的新贸易集群,以及欧洲和美国出现的新兴社区。(2)COMTN的结构和港口分析突出了富查伊拉、新加坡和鹿特丹等关键枢纽的强大中心位置,强化了它们的关键作用。(3)PMI分析识别了港口之间的强依赖关系,特别是拉斯塔努拉港和舟山港、阿尔巴莱因港和印度各港口之间的依赖关系。研究结果为海事管理部门制定战略进口网络计划提供了重要见解,并支持旨在增强全球能源安全和多样化能源供应渠道的政策倡议。
二.核心观点
1.球原油贸易网络的显著变化
(1)原油流向的转变: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直接导致全球原油流向从欧洲显著转向亚洲,形成了以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为中心的新贸易集群,同时欧洲和美国也出现了新兴的贸易社区。这种转变反映了地缘政治事件对全球能源供应链的深远影响。
(2)贸易网络社区结构的演变:通过分析2021年至2023年的全球原油贸易网络社区结构,发现俄乌冲突不仅改变了原油的流向,还重塑了贸易网络的社区格局。俄罗斯对欧洲的原油出口大幅减少,而对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出口显著增加,表明全球原油贸易网络正在经历重大调整。
2.关键港口的重要作用
(1)关键港口的中心性:研究发现富查伊拉(Fujairah)、新加坡(Singapore)和鹿特丹(Rotterdam)等港口在全球原油海运网络中具有强大的中心性,是关键的枢纽港口。这些港口在原油运输网络中占据着强势的中介地位,对全球原油运输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2)港口的战略地位提升:除了传统的石油转运中心如富查伊拉和新加坡外,一些之前在全球能源框架中不那么突出的港口,例如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港口,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表明全球原油运输网络的结构正在发生动态变化,新的关键节点正在涌现。
3.港口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1)点互信息(PMI)的应用:文章引入PMI及其扩展形式PMIs来量化港口间的相互依赖关系。PMI能够捕捉港口对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模式,揭示出港口间隐藏的运输偏好和相互依赖性。
(2)港口间的强依赖关系:研究识别出了一些港口对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依赖关系。例如,沙特阿拉伯的拉斯塔努拉港(Ras Tanura)与中国舟山港,以及伊拉克的阿尔巴莱因港(Al Basra Oil Terminal)与印度各港口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强依赖关系凸显了全球能源供应链中关键节点的相互依存性,表明这些港口在全球原油运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4.对能源安全和政策制定的影响
(1)能源安全战略的调整:文章的研究结果支持通过识别COMTN中的关键因素来完善能源安全战略,帮助政策制定者优先考虑安全措施和基础设施投资,以稳定全球石油供应链。这强调了在全球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采取多样化能源供应渠道和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的必要性。
(2)政策制定的启示:研究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识别和监测港口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寻求替代路线或额外的合作伙伴关系,以降低地缘政治中断或供应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考虑与关键港口建立或加强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以增强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弹性。
编译:龚昊亮 蔡元明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