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学术动态 | 评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可持续能源安全:一种全面的数据驱动方法
Evaluating sustainable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and Kazakhstan:
A comprehensive data-driven approach
评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可持续能源安全:一种全面的数据驱动方法
作者:Walker Darke,复旦大学;Marat Karatayev,奥地利卡尔弗朗茨格拉茨大学;
来源:Darke, Walker, and Marat Karatayev. 2025.“Evaluating Sustainable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and Kazakhstan: A Comprehensive Data-Driven Approach.”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26 (June). doi:10.1016/j.indic.2025.100624.
一.摘要
本研究采用一种基于五个关键维度(可得性、可及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的新型框架,对2005 至 2022 年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可持续能源安全(SES)进行了详细的、数据驱动的分析。在两国独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本研究整合了大量社会经济、能源及环境数据,对两国的可持续能源安全发展轨迹进行评估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哈两国在提升可持续能源安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各自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作为全球能源大国,中国在综合政策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在能源领域融入可持续发展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但该国需要对资源进行审慎管理,以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本文最后为两国提出了战略建议,旨在助力其提升能源安全水平,同时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这项比较分析不仅强调了针对可持续能源安全采取量身定制策略的重要性,也为可再生能源转型时代的能源安全相关更广泛讨论提供了参考。
二.核心观点与论证
本文以2005-2022 年为研究时段,基于 “可得性、可及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可发展性” 五个关键维度,采用数据驱动的综合分析框架,评估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可持续能源安全(Sustainable Energy Security, SES)状况,并探讨了两国在能源转型中的挑战与合作潜力。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核心,中哈两国作为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参与者,正面临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需平衡能源需求与环境承诺;哈萨克斯坦依托丰富化石能源,需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维度或区域分析,本文通过整合五维度框架,填补了中哈两国可持续能源安全对比研究的空白,为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哈两国统计局、BP世界能源统计、世界银行等;采用熵权法与TOPSIS模型进行数据标准化与综合评估,量化两国SES水平。评估框架:基于五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涵盖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经济成本、环境影响及未来潜力等方面,即可得性:衡量能源资源的充足性与多样性(如人均一次能源产量、储备- 生产比);可及性:评估能源获取的便利性(如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电力人均装机容量);可负担性:关注能源价格稳定性与经济承受力(如燃料价格波动、人均 GDP);可接受性:反映能源的环境与社会适配性(如非化石能源占比、碳排放强度);可发展性:衡量能源系统的长期转型潜力(如能源消费碳排放效率、能源多样化指数)。
研究发现中国能源可得性显著提升,2015 年后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水电)装机快速扩张,能源自给能力增强;可接受性稳步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上升,碳排放强度下降,社会对低碳能源的认可度提高;可及性波动改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但早期受市场转型影响出现短期下滑;可负担性先升后稳,2020 年达峰(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与补贴政策推动),后期随补贴退出略有回落;可发展性下降,能源行业趋于成熟,技术增长空间收窄。哈萨克斯坦能源可得性逐步优化,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引入可再生能源,能源生产结构多样化;可接受性显著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上升,环境适配性改善,2022 年达峰值;可及性恢复增长,2009 年因基础设施不足下滑后,随电力装机扩容逐步回升;可负担性波动上升,人均 GDP 增长缓解能源价格波动影响,2019 年达峰;可发展性下降,能源系统趋于成熟,但可再生能源占比仍低(仅 1%)。作者认为,中国依赖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领域领先,但需应对电网整合与效率问题;哈萨克斯坦依托资源禀赋,需平衡化石能源出口与低碳转型,面临基础设施与法规滞后挑战;同时双边能源合作推动了技术转移和区域能源安全。
文章认为中哈两国在SES 提升上均取得显著进展,但路径差异明显:中国为“政策 - 技术驱动型”,哈萨克斯坦为“资源转型型”。作者建议中国需持续创新以突破技术瓶颈,哈萨克斯坦需完善可再生能源法规与基础设施;两国应深化合作,推动区域能源网络整合与低碳技术共享。
编译:龚昊亮 蔡元明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指导的校级研究机构,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