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 冲突情况下的公众舆论:一项对地缘冲突期间俄罗斯推文的情感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07 来源:Defence and Peace Economics.
  

Public Opinion in Conflict Situations:A Sentiment Analysis of Tweets About Russia During the War on Ukraine

冲突情况下的公众舆论:一项对地缘冲突期间俄罗斯推文的情感分析

作者:José M. Pina,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经济与商学院

来源:Pina, J. M. (2024). Public Opinion in Conflict Situations: A Sentiment Analysis of Tweets About Russia During the War on Ukraine. Defence and Peace Economics, 36(3), 292–306.

一、摘要

战争不仅给冲突各方带来死亡和苦难,还可能在观察冲突的国家中引发负面情绪的螺旋反应。本研究通过分析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来自127个国家关于俄罗斯的推文评论,考察了全球公众舆论。利用Python,对48种语言的429,408条推文的情感水平(积极、消极、中性)进行了估算。除了为每个国家量化净情感指数外,研究还关注军事、政治和文化因素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冲突爆发后全球大多数国家对俄罗斯的情感都是消极的,尽管北约国家与亲俄国家之间的观点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与集体主义社会相比,个人主义国家的公众舆论较少呈现消极态度。

二、研究观点

1.战争对公众情感的影响:战争不仅对直接参与的国家造成伤害,还会通过情感传播影响全球公众的态度。战争的图像和信息(如核电厂起火、医院被炸等)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尤其是负面情绪。本文认为,公众对战争的情感反应不仅反映了对战争本身的感受,还可能受到军事、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综合影响。

2.社交媒体作为研究工具:传统研究通常依赖问卷调查,但问卷方法在跨国研究中存在语言适应和样本偏差等问题。相比之下,社交媒体(如推特)提供了实时、动态的情感数据,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公众态度。本文利用推特数据的情感分析方法,展示了社交媒体在国际研究中的潜力。

3.情感分析的多维度影响:公众情感不仅受军事和政治因素(如北约成员国身份、政府立场)影响,还受到文化价值观(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风险规避)的深刻影响。本文提出,文化维度(尤其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可能解释不同国家对战争的情感差异。

三、研究结论

1.全球公众对俄罗斯的情感普遍负面:在战争初期,全球大多数国家对俄罗斯的情感是负面的,尤其是北约成员国,其负面情绪更为显著。这表明战争引发的情感反应具有全球性,且与军事和政治立场密切相关。

2.军事和政治因素的显著影响:北约成员国的公众对俄罗斯的情感显著更负面(支持H1)。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如在联合国投票中反对或弃权的国家)对俄罗斯的情感相对不那么负面(支持H2)。这表明公众情感与国家的军事和政治立场高度相关。

3.文化因素的作用:个人主义国家的公众对俄罗斯的情感较集体主义国家更弱(支持H4)。这可能与个人主义社会对他人福祉的关注较少有关。风险规避(不确定性规避)这一文化维度对情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不支持H5),但高风险规避国家的情感略显负面。

4.表达自由的调节作用有限:表达自由并未显著调节政府立场与公众情感之间的关系(不支持H3)。这表明即使在表达受限的国家,公众情感仍可能与政府立场一致。

5.研究方法的创新性:本文通过情感分析方法,展示了社交媒体数据在分析国际公众舆论中的潜力。这种方法能够快速捕捉全球公众的情感变化,为研究战争等重大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




编译:龚昊亮 蔡元明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