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学术动态 | 北极丝绸之路:平衡中俄北极合作中的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
The Polar Silk Road:
balancing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China–Russia Arctic cooperation
北极丝绸之路:平衡中俄北极合作中的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
作者:Chengcheng Chu,莫斯科国立大学全球研究系;Oleg A. Alekseenko,莫斯科国立大学全球研究系;
来源:Chu C ,Alekseenko A O .The Polar Silk Road: balancing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China–Russia Arctic cooperation[J].Marine Development,2025,3(1):14-14.
一.摘要
北极丝绸之路(PSR)是中俄北极事务合作中的关键倡议,对北方海航道(NSR)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潜力。然而,学术界对其在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中发挥的海洋环境保护作用关注不足。本研究探讨了PSR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指出了阻碍其成功实施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北极海洋环境法规的不完善、欧美对NSR实施的制裁以及北极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研究提出了建立绿色PSR框架,并概述了有效海洋环境保护的关键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制定健全的法律框架、推广绿色航运实践以及加强PSR参与国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促进透明度与合作,中俄两国可以解决其他国家,尤其是NSR沿岸国家的关切,并鼓励全面参与这一倡议。这种协作方式将有助于建立全面的北极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从而增强PSR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保护北极的脆弱环境。
二、核心观点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中俄北极合作中的“北极丝绸之路”(PSR)倡议,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研究结论。
首先,PSR是中俄共同提出的关键战略倡议,旨在加强北极治理并确保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为保护海洋环境做出实质性贡献,还提升了可持续北极开发的合作水平,为国际合作树立了新标准。北极海洋环境的原始状态是PSR成功建立和NSR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经济合作的扩展,必须更加注重对北极海洋环境的严格保护,这是发挥PSR积极潜力并确保NSR和整个北极地区长期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PSR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北极海冰融化与气候的不稳定性、地缘政治危机、法规缺失以及生态脆弱性。这些挑战增加了PSR建设的不确定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航行活动构成挑战。
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北极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包括建立绿色PSR合作框架、完善北极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利用PSR加强NSR实际合作。这些建议为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强调了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以实现北极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编译:龚昊亮 蔡元明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指导的校级研究机构,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