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 欧亚观察

亚欧观察 | 第五十七期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
  


1.“和平之岛”:专家如何看待中亚的全球角色与定位

据”乌兹别克斯坦报“8月22日报道,8月18—19日,高层会议“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与欧洲:迈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在塔什干举行。来自中亚、高加索、美国和欧盟的政界人士(包括前国家元首和部长)齐聚塔什干,出席会议。与会者共同探讨如何看待当今的中亚,以及这一地区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位置;讨论了中亚、南高加索与欧洲在经济、交通、能源和人文联系方面的合作前景,特别关注物流与出海通道、气候挑战以及新的互动模式等议题。

对于中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以及是否已经可以把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性主体来看待的问题:

美国国家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苏珊·埃利奥特表示,如今中亚国家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整体发声:与美国的“C5+1”机制在发展,与欧盟的合作在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也更加紧密。

奥地利前外长瓦尔德纳则认为,当前还不能将中亚视作类似欧盟的统一结构。但自2016年以来,各国合作愈发积极。这对经济、贸易、交通联通、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都极为重要。其中水资源问题与咸海命运仍是需要共同行动的关键例证。

拉脱维亚前总统瓦尔迪斯·扎特勒斯指出,中亚国家要在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做好平衡,方能在全球层面具备竞争力。“国家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区域利益。但没有对话与协调,就不可能建立起能够在全球经济中竞争的联合体。为此需要与欧洲、中国或其他行为体建立联系。

格鲁吉亚前副总理埃卡捷琳娜·特克谢拉什维利认为,中亚正处在“觉醒”的时刻,地区开始意识并塑造其在外交政策中的战略角色。统一的区域声音已经出现,但仍需通过共同努力加以巩固,其中也包括欧洲国家的支持。关键在于打造一种反映中亚新政治经济现实的叙事。

她表示:“这已不再只是一个理念,而是正在物化的进程:从对外政策取向的趋同、战略联盟的形成,到各国推进的改革——其中包括能源网络与交通运输、海关数字化、能源发展以及气候与生态议程等并行推进、相互关联的进程。”她强调,在力求奉行多向量政策的过程中,难的是保持主体性,保有对本地区叙事的自主建构权,以及对其未来图景的自主界定权。

对于中亚在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角色,以及该地区国家应当把重点放在哪里:

捷克前总理扬·菲舍尔表示,对欧洲而言,与中亚的合作是战略必需。对欧盟来说,与该地区合作意味着能源来源多元化、获取关键原材料并拓展贸易联系。反过来,中亚需要来自欧洲的投资、市场与技术,以降低对俄罗斯与中国的依赖。

他总结道:“该地区不再只是各国间的一座桥梁,中亚的抉择将决定能源流向、贸易通道,以及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平衡。应把它视为共建更具包容性、稳定世界的合作伙伴。“

埃卡捷琳娜·特克谢拉什维利表示,该地区明确展示出不愿成为大国竞争的舞台,致力于成为建设性合作的平台,利用其经济、资源与历史潜力,向东向西、由北及南乃至欧亚“心脏地带”全面发力。她总结:“中亚可以成为多极世界中非对抗性、合作性交往的示范。要打造一个协调各方利益的平台,其意义远超经济层面。”

瓦尔迪斯·扎特勒斯表示,中亚在当今世界仍是一个“和平之岛”。他强调必须着眼未来,同那些以和平目标和和平共处经验为导向的地区一道,构建地缘政治格局。

https://www.gazeta.uz/ru/2025/08/22/central-asia/


2.哈萨克斯坦正向绿色交通转型

据哈通社8月23日报道,根据哈萨克斯坦内务部数据,国内登记在册的电动汽车数量正稳步增长,哈萨克斯坦加速向绿色交通转型。

内务部向哈通社提供的数据回复显示:截至目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共登记电动汽车17976辆,而在今年2月全国电动汽车数量为约1.2万辆。

2024年7月18日,哈萨克斯坦通过了《就电动汽车交通及基础设施发展问题对若干法律法规作出修订和补充的法律》。该文件规定了在全国建设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的规范,并提出鼓励民众转向环保交通工具的措施。此外,还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哈萨克斯坦电动汽车领域发展的倡议。

此前有报道称,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同样保持增长。英国研究机构Rho Motion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8%,达910万辆。

https://www.inform.kz/ru/pochti-18-tisyach-elektromobiley-kazahstan-perehodit-na-ekotransport-f5566f


3.上合组织峰会:从阿斯塔纳到天津

据哈通社8月31日报道,中国正在筹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5周年峰会预计将是该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

去年7月,第24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加强多边对话,寻求可持续的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在哈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共组织了140多场不同领域的活动。与会各方通过了《阿斯塔纳宣言》,签署了25份文件。在最终文件中,上合组织成员国提到哈萨克斯坦关于在阿拉木图建立联合国中亚和阿富汗可持续发展目标区域中心、国际生物安全机构和上合组织投资基金的建议,以及哈萨克斯坦发起的“上合组织国家精神圣地”项目以及建立初级卫生保健国际联盟的倡议。所签署文件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关于《上海合作组织2035年发展战略》草案的决议。该战略预计将在即将于天津举行的峰会上获得通过。

阿斯塔纳峰会的重要成果是白俄罗斯共和国正式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随着白俄罗斯的加入,上合组织成员国增至10个。此前伊朗(2023年)、印度和巴基斯坦(2017年)也已加入。阿斯塔纳峰会另一历史性成就是首次以“上合组织+”形式召开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受邀出席会议的若干国家元首和区域国际组织负责人共同参与。

上合组织第25届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在轮值主席国期间,中国已举办100多场上合组织会议和活动。即将举行的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将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

8月2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会议将成为该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将以传统形式和“上合组织+”的扩大形式举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将出席会议。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峰会最重要的成果将是通过《天津宣言》和批准《2035年前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战略》,这些文件已在外交部长层面达成一致。会议日程还包括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为成员国领导人举行的正式招待会以及双边会晤。”

预计将有2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10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会议。

https://www.inform.kz/ru/sammit-shos-ot-astani-do-tyantszinya-58b175


4.中俄液化天然气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据俄新社8月30日报道,接受中俄新俄社采访的专家们表示: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尤其是俄罗斯的新液化天然气项目。

俄罗斯战略与发展中心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尔盖·科洛巴诺夫表示:“中俄天然气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包括液化天然气领域。目前俄罗斯对华液化天然气供应量位居第四,增长潜力巨大。从中国参与俄罗斯境内新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角度来看,双方对此类合作感兴趣,前景广阔。”。

”阿尔法资本“管理公司经理德米特里·斯克利亚宾对此表示赞同:"中俄正平稳讨论扩大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未来可能讨论中国公司参与诺瓦泰克公司新项目的方案,包括“摩尔曼斯克液化天然气”和”乌斯季卢加“项目,可能扩大向中国供应液化天然气的规模。"

此外,斯克利亚宾认为,中俄可能就通过现有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增加天然气供应达成协议,而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未来供应条件的讨论仍在继续。

两位专家指出,由于价格和融资问题,“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谈判相当复杂,但双方都认识到该路线的战略意义。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各持有诺瓦泰克公司“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10%的股份。该工厂计划分三期建设,每期年产能660万吨。2023年12月,该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液化天然气。目前尚未正式宣布商业供气启动。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也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股东,其中中石油持有20%股份,丝绸之路基金持有9.9%股份。

自2019年起,俄罗斯管道天然气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东部”路线)输往中国。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石油签订的长期天然气买卖合同,供气于2019年启动,并于2024年12月达到合同规定的最高供气量——380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旨在将西西伯利亚气田的天然气经蒙古年输500亿立方米至中国。该项目基本供气条款协议早在2015年就在中国签署。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此前表示,在预测中国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至2050年的背景下,“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仍具有现实意义。

https://ria.ru/20250830/kitay-2038461829.html




编译:吴岚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指导的校级研究机构,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