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汇聚中外青年力量 中哈高校举办“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青年论坛

发布时间:2023-10-24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走廊,更是一条文明之路,青年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青年论坛暨中哈青年领袖理论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校长伊莱桑·阿德西达、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公参王涛、哈萨克斯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梅尔贝克·伊兹巴萨尔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刘旭作主旨演讲。
2.jpg
来自中哈两国的优秀青年围绕“共促中哈实现更大发展”“共创中哈友好互信新时代”两大主题探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朱敏铱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有着浓厚的情谊,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两校展开了人文交流和互学互鉴,成果颇丰。两国青年学子相互学习,在交流中感受了不同的文化碰撞。中哈青年们承担着促进两国友好发展,加强经济建设等重要任务,青年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机遇,发挥自身专长,为两国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研究助理、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高鹏提出,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两校青年应该勇担重任,齐心协力,不断增进学术与人文交流,为推动中哈“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徐子桐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硕果累累,中哈双边关系持续深化,现已成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典范。未来,各国应求同存异,像兄弟姐妹般友好互信,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桥梁,共创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秩序。
“语言和文化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工具,也是思想和价值观的载体,这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郑彬说:“在今天,随着中哈两国关系的蓬勃发展和合作成果的不断涌现,语言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更多真诚、热情的两国学生来到互相交流,播下沟通、理解、和谐、友谊的种子,讲好中哈两国的友谊故事,共同开创中哈友好互信的新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勤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副校长洛雷塔·奥唐纳作总结发言。本次青年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践行中国支持高质量贡献“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重要举措,助力中哈两国“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建设。

3.jpg

王沪宁分别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4.jpg

马兴瑞、艾尔肯·吐尼亚孜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